《吴江日报》:远离“心脏杀手” 从预防开始

  2015年,区一院胸痛中心冠心病介入手术为360台,急诊冠心病介入手术51台;2016年冠心病介入手术为670台,急诊冠心病介入手术75台;2017年冠心病介入手术998台,急诊冠心病介入手术123台……

  春节过后,有关心肌梗死的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
  3月6日,年仅36岁的演员李艾佳,因心脏疾病突发在家中去世。
  “大年三十那天,医院来了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在来医院的路上呼吸心跳停止了,一路心肺复苏送到急诊室。医院10来个医生、护士围着他抢救,可还是回天乏术,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殷人麟当天值班,他称那天真累,仅急会诊就不下10次。
  
现场直击
                      
患者增多,CCU满负荷运转
  3月9日下午,在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导管室,一名患者正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介入手术。在导管室,心内科主任医师吴雁鸣穿着手术服,她刚刚结束了一台手术。
  “从年前到现在,我们科室一直很忙,急症重症患者数量居高不下。”吴雁鸣表示。
  心内科做过一个统计: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有10张床位,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平均每天收治危急重症病人2.2人,年初三*多,有4人。从年初二起,CCU床位使用率100%,满负荷运转。
  刚采访了半个小时,同事提醒吴雁鸣,又有一台手术要她去做。准备好手术设备,她又急匆匆地进入手术室。
半小时后,吴雁鸣再次走出手术室,带着记者赶到三楼的CCU,查看病人的情况。记者看到,整个CCU只空了2张床位,其余床位上都躺着病人。“这两张空床是留给夜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吴雁鸣说。
  “从节前开始,科室医生就歇不下来了,大家基本上没有享受过春节假期,都在连轴转。”吴雁鸣说,接诊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占了很大比例。而从近几年的介入手术实施情况看,心肌梗死患者数量逐年增多。


                   区一院心内科医生在为患者做介入手术。
                      两起病例,患者来不及抢救
  过年后,围绕心肌梗死,吴雁鸣写了一篇带有调查性质的文章。其中提到,近年来,吴江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保持高位,因心肌梗死而丧命的患者不少。
  她向记者讲述了春节期间收治的两起病例。
  上述那名30多岁的年轻人,在两年多前接受过心脏支架安装手术。术后,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恢复得挺好,就继续喝酒、抽烟、熬夜。春节前,年轻人的母亲生病住院,他一边忙着照看,一边还要应付繁忙工作。结果身体扛不住了,在大年三十那天突发剧烈胸痛,送医院途中就停止了心跳。
  还有一名患者突发心肌梗死,送到医院时已经晚了,经抢救无效去世。该患者去年在肛肠科住院,心内科医生在会诊时,怀疑其患有冠心病,便建议其做冠脉造影检查。可惜的是,患者并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没有进一步检查确诊。在后来的抢救过程中,医生发现,患者的两根冠状动脉已经堵塞,而剩下的另一根也已高度狭窄。
  “早点来检查、早点手术,就有可能避免悲剧。”吴雁鸣表示。
  记者调查
                      不良生活习惯是致病主因
  吴雁鸣表示,很多人对心肌梗死并不十分了解,相关预防知识掌握不够。引发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很多,而不良生活习惯是主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
  90%以上的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冠脉血管部分或完全急性闭塞,这是心肌梗死发生*常见的原因。大约70%的致死性事件都是由斑块破裂引起。
  “临床显示,心肌梗死的年轻化趋势明显。有的小伙子身体一直不错,也很少生病,却突发心肌梗死。再看他们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抽烟,作息不规律。”吴雁鸣表示,心肌梗死分为很多种,有些发作前几乎没有症状,有些是无痛性的,还有些急性发作。但心肌梗死一旦发作,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
  她介绍,猝死性心肌梗死,大多是左侧冠状动脉主干急性闭塞,其死亡率极高,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在发病一个小时内去世。
  这类患者能救活的占比极少,原因就是来不及救。区一院曾成功救治过数例,其中一名患者家住医院附近,发病后很快被送到医院,而医生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急救。后来统计,从发病到抢救成功只用了半小时。
                       村民健康意识有待加强
  “三高”是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很多人并不重视,对“三高”的危害认识不足。2013年到2015年,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曾开展一项针对吴江地区城市和农村慢性病的调查。
  “我们选择了松陵、菀坪、八坼三个地方,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一共调查了2万多人。”吴雁鸣说,结果显示,调查区域总体高血压患病率达24.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调查区域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吴雁鸣认为,吴江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可以理解,而知晓率和治疗率比全国水平低,这让人意外。
调查中她发现,有些居民的健康常识不够,更缺乏主动掌握健康知识的意识。“我们去村里做健康宣教,有些老人来量血压了,医生告诉他血压比较高,但老人自己却不在意,扭头就走。城市社区的居民则普遍重视健康,遇到医生宣教,很多人拿了笔记本认真地记,咨询时也很细致。”
  该院心内科对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前些年,吴江城市居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于农村,而近年来,农村居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于城市。“这组数据的逆转,反映了城市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而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还有待加强。”
                       科学康复需要重视
  去年10月,市民沈阿姨因心肌梗死住进医院,经治疗好转后出院。今年春节期间,因为忙于打扫卫生、购买年货、走亲访友等,沈阿姨在正月初四晚上突发气急,不能平卧,大汗淋漓,连夜被送到区一院看急诊,住进了CCU。经过医生一夜抢救,终于脱险。
  “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理上有负担,不敢出门、不敢工作,什么都不敢做。有的人则无所谓,不重视后期康复管理,觉得自己身体已经好了,于是生活习惯、劳动锻炼恢复到以前的状况,结果导致疾病复发。”吴雁鸣说,这两种对康复管理的不同态度,都不可取。
  忽视康复管理,一旦心肌梗死复发,病情往往更严重。
  吴雁鸣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名患者,此前已经装了两个支架。出院后,患者可能觉得自己身体恢复还不错,没有什么症状,就恢复了以前的生活习惯,喝酒、抽烟、熬夜搓麻将。两年后再度发病,一检查,连支架都堵了,只好做了搭桥手术。
“搭桥之后的生活质量,肯定与以前无法相比。”吴雁鸣表示。
  有关应对
                       救得好,更要防得住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作为苏州市卫计委确认的吴江地区**的市级胸痛救治中心,承担着全区冠心病救治的重任。
  2015年该中心冠心病介入手术为360台,急诊冠心病介入手术51台;2016年冠心病介入手术为670台,急诊冠心病介入手术75台;2017年心脏介入手术998台,急诊介入手术123台。
  “自我院建成胸痛中心以来,冠心病介入手术量逐年攀升,心内科的手术量和急诊手术量已稳居苏州大市范围第三。”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尤华表示,“但这些数据并不让我引以为傲。”
  他认为,救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固然很好,但是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大量出现的情况下,仅仅做到发病后得到紧急救治是不够的。比如冠状动脉的左主干急性闭塞,即使急诊介入手术再完善,其死亡率仍然非常高。
  “我们应该深入社区,到群众中去,做好冠心病的主动防控工作,而不是坐等病人发病,让病人花很多钱看病救命。”尤华表示,这才是医者之道。
                      预防为主,推动“两个主动”
  “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尤华表示,该院在胸痛中心的基础上,率先成立了吴江区胸痛联盟,其功能就是主导冠心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努力促使冠心病专病诊治同质化。
  胸痛联盟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在冠心病发病前,医务工作者主动普及健康知识,激发居民的健康意识,积极控制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让吴江地区冠心病发病率的下降拐点早日到来。
  二是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抢救治疗,并加强病人的康复管理,监管病人的易患因素,同时要做好心理指导、运动指导和用药指导,让病人实现全方位康复,重新回归生活,继续为家庭和社会作贡献。
  “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展联合门诊,由我院心内科的临床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结对,定期到社区一起坐诊。平时不联合坐诊时,通过胸痛联盟平台提供诊疗服务。”尤华说,通过联合诊疗,患者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例如,心肌梗死患者在康复稳定期,平时复诊只要找社区医生就可以了。一旦病情有变化,患者想找区一院心内科专家,只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联合门诊即可。假如患者病情发作需要急救,通过胸痛联盟,能马上开通绿色抢救通道,患者还未到医院,专家已经完成手术前的准备。
  “胸痛联盟的建立,就是为了把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往前移,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切实降低发病率。”尤华表示。
                                       吴江日报记者  刘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