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举办第二期院级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以“强化师资能力,赋能医学教育”为主题,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胡文杰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全科医学规培导师王科科主任主讲,吸引了教学督导、各教研室成员、科室教学主任、带教老师代表及苏州九院医共体师资等200余人参与,为医院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胡文杰处长以“模拟师资团队成长与临床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为主题,结合其团队十余年实践经验,系统分享了医学教育的核心方法论。
胡文杰处长首先介绍了“米勒金字塔”理论在临床能力培训中的应用——从“知识记忆(KNOW)”到“技能演练(SHOW)”,再到“临床实践(DO)”,强调“教学需覆盖认知、技能、行为的全链条培养”。他以中山一院临床能力培训中心的发展历程为例,详细解读了“三年递进式课程体系”:夯实基础理论——进阶专科理论——聚焦指南学习与专科临床实践。
“教学的关键是学习成效可衡量。”胡文杰处长重点介绍了“CBS整体评估方案”,通过“入学基线评估-课程阶段考核-年度OSCE-临床实践评价”四维体系,确保培训效果可追踪。此外,他还分享了团队基于Kerns框架开展的“新冠培训课程Delphi研究”“超声内镜(EUS)培训模式调研”等成果,用循证研究反哺教学,为参会者提供了“理论+研究+实践”的立体教学思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执业医师培训总教官王科科以“临床胜任力导向的执医技能培训”为主题,分享了中山一院提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的实战经验。
王科科指出,近五年(2019-2024年)医院通过团队化作战、三轮精准培训、理论与技能双强化“三大策略”实现首考通过率从86.52%跃升至96.76%。他特别强调:“培训的核心是让训练落地。中山一院曾因场地限制在学生公寓见缝插针培训,但通过预约制、模拟考核等机制,最终实现人人标准化培训与考核。”
“师资是医学教育的核心资源,本次培训旨在通过专家引领与经验共享,推动带教老师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为培养懂理论、精技能、有温度的医学人才筑牢根基。
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教学共同体的动员,我们期待以更专业的师资队伍,为患者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温度的好医生。”
教育处 倪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