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日报》: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办法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徐密琴
  2018年7月28日是第八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积极主动接种疫苗,通过检测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危害。
  今天,我们就聊聊关于乙肝的话题。
  乙肝概况及分类
  乙肝(viral hepatitis type B,又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1970年英国医生Dane在电镜下发现并鉴定了乙肝病毒颗粒,病毒主要由表面成分HBsAg、核壳成分HBcAg等组成,抵抗力强,耐受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对0.2%苯扎溴胺及0.5%过氧乙酸敏感,100℃环境中10分钟可被灭活。
  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及乙肝病人,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近全国性的大人群抽样调查显示,我国HBsAg检出率约为9.09%~10% ,其中孕产妇检查 HBsAg阳性率约为11.2%~12.5%,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0.96%。
  乙肝包括以下类型:急性乙肝(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乙肝、重型乙肝、肝炎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等。因为未经正规诊疗,每年约有2%至10%的肝炎病人进展成为肝硬化,0.5%至1%恶变成肝癌。所以了解乙肝知识并加以正确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
  大三阳,即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为阳性。
  “大、小三阳”只是乙肝病毒存在的形式,并不代表病情轻重。确认病情轻重及是否需要及时治疗,还需至专科医生那检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载量,而不是看是否为乙肝大三阳。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HBsAg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30%以上是其传播积累而成。
  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如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均可传播。现已经证实,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等体液含有乙肝病毒颗粒,所以生活密切接触及性生活也是相对重要的可能传播途径。而无血液暴露地接触日常工作、学习,如共用马桶、游泳池等公共设施;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同室就寝一般不会传染HBV。
  乙肝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潜伏期的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
  乙肝常见临床症状: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胀、尿黄、肝功能异常。
  乙肝的治疗
  1.急性肝炎:感染乙肝病毒时间少于半年,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注意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及应用肝损害药物。酌情服用护肝降酶退黄药物,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2.重症乙肝(肝衰竭):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50%~70%)。依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早、中、晚期)进行综合治疗,早期需要免疫控制,中晚期以预防并发症和免疫调节为主,辅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疗法,争取适当时期进行肝移植治疗。
  3.慢性乙肝: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目前没有办法完全治愈,但规范的治疗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缓肝硬化的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改善长期生存质量。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到正规医院制定个性化措施,不要相信一些所谓的“秘方”或“偏方”。临床上,我们碰到过很多因服用偏方而导致肝炎恶化的病例,希望能引起慢性乙肝病人的警惕。
  护肝降酶药物的作用
  护肝药物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但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延缓病情,无助于病毒的清除,乙肝终将复发,而且一时的转氨酶升高并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以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为治疗目的,会延误一部分病人的治疗,导致轻度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会悄悄地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抗病毒治疗适用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1.HBV-DNA≥105 拷贝/ml (HBeAg阴性者≥104拷贝/ml)。
  2.ALT≥2ULN(正常上限)。如用干扰素治疗,肝功能中ALT应≤10ULN,TBil≤2 ULN。
  3.肝功能<2 ULN,但肝穿刺病理组织学Knodell HAI指数≥4;或者中度及以上炎症坏死,中度以上纤维化病变;或者肝脏影像明确提示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征象。但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因应用降酶护肝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
  慢性乙肝可结婚生育
  如果监测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不活跃的乙肝感染者可以结婚生育。需要注意的是,结婚对方应该注意注射乙肝疫苗,以期有免疫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婚后,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
  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急慢性乙肝患者,*好暂时不要结婚,应该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乙肝患者应定期体检
  1.病毒携带期:应该每半年检查肝功能、乙肝三对半、HBV-DNA、AFP腹部B超。
  2.乙肝阶段:在肝功能异常时,每半月检查肝功能;若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每个月检查肝功能;肝功能正常后,可以延长至每三个月复查。HBV-DNA三个月复查一次,半年检查一次乙肝三对半、HBV-DNA、AFP、肝脏纤维化指标、腹部B超。
  乙肝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办法。世卫组织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好是在24小时内),我国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在0、1、6月龄各接种一剂。按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90%的婴儿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保护期持续至少10年,也可能是终身的。
  如果是乙肝孕妇,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孕母体病毒载量,有效控制 HBV 的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宫内感染率,产后新生儿另加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肌注即可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达到与非乙肝孕妈的新生儿一样的免疫效果。
  如果你没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全程接种,或接种史不详,建议你去医疗机构检查一下乙肝二对半,专科医生会告知你需要肌注免疫加强针或是0、1、6月的常规免疫。
  综上所述,乙肝并不可怕,因为它并非不可战胜,是可控可防的。所以,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读者不必恐惧与乙肝患者的接触。各位乙肝病毒感染者也不要悲观,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注意休息,戒烟酒,定期到肝病专科检查就诊。乙肝尽管不能彻底**,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或者调理手段达到低发病、低复发的效果,防止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