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新冠的个体防护态度与思路策略
新冠病毒Cov-19在全球的流行已经造成近700万人感染,86万人因此死亡。对全球的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少国家上半年的经济出现了负增长。我国虽然及早控制了疫情,但是由于世界许多国家尚未完全得到有效管控,面临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很大,所以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需要明白,我们之所以取得了第一阶段的巨大成功是在所有国人的共同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基础之上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不能让他轻易付诸东流。避免出现这种结果,仍然更要我们所有人的付出与努力。
新冠会与我们长期共存,处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不可能同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交流,而目前许多地方都没有控制住新冠疫情。感染后的免疫力有限,**有新西兰报道病毒在体内可带毒4月。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也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避免再次感染,同时,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意义也已经被否定。
在疫苗研发上,各国都在积极加快推出自己国家的疫苗,但是疫苗本身的有效性和持续时间都是问题。病毒本身在不断的发生变异,研制出来的有效疫苗可能对变异株或者其他地方的菌株无效。
所以,我们要做好防疫常态化的准备,切莫因为一时的稳定,而对疫情掉以轻心。
虽然病毒本身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仍然可防可控。前些阶段北京、东北、新疆等地出现的输入性疫情都很快得到了控制,且基本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没必要对于病毒本身过度恐惧,哪怕是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都是可以被查出,最终找到病源的。
根本措施仍然是口罩和手卫生,既然是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那么防护好我们的口鼻,就基本防住了病毒进入我们身体的主要途径。
在密闭环境或者必须去不熟悉的环境的情况下,接触不熟悉的人需要加强防护,并做好记录,及时按规定要求汇报,万一出状况有利于疾控和其他管理部门追踪发现。
感染科 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