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虽然仍在上升,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在显著提高。
2020年10月8日是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通过测量血压,使每个人都知晓自己的血压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因此,学会正确的血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血压的测量有三种形式: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顾名思义是在诊室里由医生或者患者自行完成血压的测量。传统的听诊法,正逐步被示波法取代;水银血压计也因为汞挥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诟病已被国家逐步取缔。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诊室自动血压测量,比如在苏州第九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各诊室分诊台、心血管专科门诊的各诊室内均安置了自动血压计。这种血压测量方法大大降低了白大衣高血压的情况,同时减少了血压测量的人为误差。血压≥140/9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
在血压测量时要注意下述几点:1.测压前30分钟 ,禁止饮用咖啡、运动、吸烟,要排空膀胱。2.保持身体放松,坐立位休息 3-5分钟,期间不要走动或交谈。3.去除袖带放置部位的衣物。4.将患者上臂平置于桌面。5.保持袖带中央部分与右心房同一水平(胸骨中点)。6.选择合适袖带,包裹上臂 70%~100%部分。7.首次测量时,应测量双上臂,选择血压偏高的一侧作为后续测量部位。8.两次测量需间隔 1-2分钟。9.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0.根据2次不同场所、>2 次的血压值计算其平均值,用于血压评估。
一些特殊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1.手臂特别粗的人可以选择手腕测量血压。2.卧位比坐位,收缩压可升高 3-10mmHg,舒张压可升高 1-5mmHg。3.双腿交叉放置,可能使血压测量值高估 5-8/3-6 mmHg。4.两上臂血压有差别是常见现象,部分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可相差大于10mmHg,两上臂血压差值过大者,提示动脉硬化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下面我们讲讲家庭自测血压。
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家庭血压的监测得到了很大的普及。测量次数和天数的增加,可更全面的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避免了“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同时更有利于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家庭血压测量推荐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量准确,重复性好。腕式血压计对于寒冷地区或者脱衣服不方便者比较方便,但重复性较差,计数相对欠准确。但不论何种血压计均需要每年至少校准一次。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每次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另外为了确保血压测量的治疗,应记录起床时间、睡觉时间、三餐时间及服药时间。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
最后,我们讲解一下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有很大的价值。可用于排查白大衣性、隐匿性高血压;发现夜间高血压;发现体位、进食后及药物低血压以及自主神经障碍相关性低血压;对服用降压药者,评估降压的疗效。
动态血压由医生为患者完成安装、结果收集、数据分析。监测频率一般设置为白天15分钟一次,夜间30分钟一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值(全天、白天、夜间)。建议选择非优势臂上肢,以减少运动带来的干扰。患者测量期间应保持日常活动,但应避免淋浴、游泳等人为损坏设备的活动,测压时建议保持测量臂静止状态。记录自己的入睡、觉醒时间,服用降压药时间,进食时间,以及出现症状时间。动态血压的标准是: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或日间血压平均值≥135/85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20/7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夜间血压应比日间血压下降10-20%是正常的。
通过不同血压测量方式的合理组合应用,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的有效手段。建议高血压患者按照标准方案进行准确测量。当然对于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也建议定期测量,尤其测量值在140-130/90-80mmHg者,应增加监测次数,选用不同血压测量方案,及早发现,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
心血管内科 吴雁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