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腺疾病,这些知识须知道

很多女性朋友

不明白乳腺结节和乳腺增生有什么区别,

常误认为是一回事。

那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下面,

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乳腺增生和结节的区别

乳腺增生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它是由于体内的雌孕激素周期性变化导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没有伴有非典型增生,一般不需要治疗。而乳腺结节只是一种临床表现,并不是疾病的名称,它是乳腺中一部分乳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包括乳腺良性肿瘤及乳腺恶性肿瘤。乳房良性肿瘤主要包括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等,多由于体内激素紊乱造成的,如果肿块不是特别大,一般定期检查即可,不用非常紧张。乳腺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乳腺癌、乳腺肉瘤、乳腺淋巴瘤等,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为什么有些结节只要定期复查,而有些结节却要手术?

乳腺疾病一般常用且方便的检查方法是超声及钼靶。用超声或乳腺钼靶查出乳腺结节后,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级。BI-RADS分级法将乳腺病变分为0~6级,用来评估乳腺病变良恶性程度。一般来说,级别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在看到检查报告上有结节两个字时,先不要慌,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乳腺有问题的话要做哪些检查?

乳腺专科体检:主要指的是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来检查乳房的情况,比如观察乳房大小、位置是否对称,皮肤是否有皱褶和橘皮样改变,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溢液等等,以及检查乳房是否有肿块(包括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

乳腺超声检查:适用于任何年龄,有助于判断肿块或结节病灶的性质(如囊性、实性、增生性),并能大致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乳腺钼靶(即乳腺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及早期发现乳腺癌,是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的推荐检查项目。

乳腺磁共振(MRI)检查:能快速获得乳房内部结构的高精确度图像,其灵敏度高于超声与钼靶,多用于评估病灶性质、确定病变范围,但是,因为乳腺MRI预约检查时间较长,且检查用时较长,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一般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乳腺癌筛查?

根据年龄、人群的不同,女性在选择乳腺筛查的时候也要不同的对待。首先是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包括: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3)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

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40岁之前就开展乳腺癌筛查,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每6~12个月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每6~12个月一次乳腺体检,必要时每年一次乳腺增强MRI。

而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我们建议:20~39岁女性,不推荐进行乳腺筛查,在常规体检中,如发现可疑病变,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检查。40~70岁女性,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或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如出现对致密型乳腺(乳腺钼靶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进行联合检查。70岁以上女性,适合机会性筛查,应每1~2年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

温馨提醒,乳腺检查的**时间为月经结束后的1周左右,因为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对于绝经前的女性患者,建议避开经期;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患者,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相关检查即可。


得了乳腺结节/增生,可以通过按摩治疗吗?

不推荐患者进行乳腺按摩。乳房其实是很娇弱的,按摩不当,可能会按出问题。所以,不建议在查出乳腺结节/增生后,自行去按摩,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


靠自己检查,可以诊断乳腺疾病吗?

相信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网上看到过各种各样的乳房自检方式,当摸出异常后,就害怕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乳腺癌。其实,自检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提高防癌的意识,而不是让你自己给自己诊断。建议大家可以每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我检查。当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有异常分泌物,乳房大小、质地出现异常改变,乳房的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等症状,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出现乳房疼痛,是不是有乳腺疾病?

乳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乳腺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腺增生,不必过度紧张。当然,还有一些病理性疼痛也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乳腺炎等。

乳腺增生乳房疼痛:多见年轻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建议就医,定期复查。乳腺炎乳房疼痛:这种疼痛非常明显,难以忍受,并伴有红、肿、热,多数发生在初产妇产后1~2月内。


平时如何预防乳腺疾病?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这三点: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少吃高油高脂、辛辣刺激的食物;

(2)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学会随时给自己减压,因为生气、忧虑等情绪都会加重乳房的不适;

(3)定期做乳腺检查。

如果发现乳房肿块、不定期剧烈疼痛,或者乳头出现溢液,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等情况,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医生会给出最恰当的建议。

甲乳外科 傅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