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估计现有心力衰竭患者达890万,与2000年调查比较,患病人数增加了近500万。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以上是医学给出的专业性定义,严格来说,心衰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

 

心力衰竭分类

1、根据淤血发生部位分:左心衰(肺循环淤血)、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全心衰(两者皆有)。

2、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3、根据心脏射血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

 

心力衰竭分期和分级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警惕心衰

1、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休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表现,患者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病情轻的患者坐起后几分钟症状消失,严重的患者可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呼吸窘迫和口唇紫绀。

2、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衰患者经常并且早期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3、水肿:与肾脏引起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下肢,卧床患者常表现在腰、背及尾椎骨周围等部位,按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腹腔积液。

4、咳嗽和咳痰: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很多患者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此症状是心衰引起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渗出所致。

5、其他: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严重心衰引起脑缺氧时,患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哪些检查可以诊断心力衰竭?

1、脑利钠肽(BNP):诊断心力衰竭的主要血液指标。

2、心脏彩超:是评价心功能最主要的仪器检查,可以明确心脏结构、大小、射血分数。

 

得了心衰怎么治疗?

1、目前可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减轻患者症状的药物有许多种。其中,利尿剂可消除水钠潴留,改善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及水肿。恰当使用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基石。

2、按**的国际国内指南,有四大类药物构成了治疗慢性心衰的“四驾马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拮抗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除了以上这些药物,最近VICTORIA研究的结果,让人们看到了sGC刺激剂进一步降低了HFREF 患者的再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

这些药物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肾脏功能等给予个体化用药。

3、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心衰反复加重,则需要考虑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外科治疗手段,譬如左室同步化起搏、心脏移植等。

 

心衰患者的管理

1、用药管理

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用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要及时询问医生,不要自行停药,更不要擅自服用其他药物。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利尿药物,体内的电解质也会随之排出,因此要定期抽血复查电解质及BNP。

2、饮食管理

饮食规律,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戒烟、酒,避免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运动管理

⬤限制活动的原则:心功能Ⅰ级不必限制日常活动;Ⅱ级应避免剧烈的工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全天工作,保证充足睡眠;Ⅲ级限制体力活动,日常活动可在他人协作下自理,有充足的休息时间。Ⅳ级安全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以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上学生活应有专人协助及护理。

⬤日常工作及生活以不感疲劳为宜,逐渐增加活动量,切勿操之过急,选择适宜自己的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等,时间要适中,避免突然、剧烈的运动,运动过程中以不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为限度。

 

4、自我监测

⬤每日测定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测量清晨空腹如厕后的体重为干体重。如果发现体重持续增加,则增加利尿剂剂量。如在3d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患者已有钠、水潴留(隐性水肿),需尽快考虑就医。

⬤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建议患者家中常备电子血压计,不仅对病情是否加重有提示作用,还可作为调整治疗的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如足踝部出现浮肿,突然气急加重,夜尿增多,体重增加,有厌食饱胀感,提示心衰加重。

⬤养成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排便时切忌过度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荷,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5、随访管理

需要定期回到门诊随访,向医生陈述近期的自我感觉变化。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性随访每1~2个月1次。重点随访每3~6个月1次。

心衰患者要保持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保持积极乐观,轻松愉快的情绪,以免诱发或加重心衰。病情稳定时,鼓励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心血管内科 庞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