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如何健康饮食

炎热潮湿的夏季已经过去,迎来干燥的秋季,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历了夏天的肆虐,往往使人产生倦怠、乏力之感,虽然没有生病但看上去也是精神不济的样子。这是因为夏季很容易使人感受暑湿之气,而“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同时,夏季人体出汗增多,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进而引起气阴两虚。所以,秋天正是进行饮食调补,补阴润燥,调理脾肺的大好时机。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燥为秋天之主气,肺为娇脏,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出现咳嗽、咽干、呼吸不畅等现象。因此秋日膳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基本要略,多吃一些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的食物,如梨、藕、百合、银耳、萝卜、蜂蜜、沙参、玉竹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的食物。平时也要多饮水,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吃蔬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少吃油腻厚味、烧烤、辛辣刺激食品等,以防加重秋躁症状。

秋天天气转凉,适时适量进补可为越冬做好准备。秋季进补前需调理脾胃,三餐要定时、定量,合理搭配,多吃粗粮和高纤维的食物,多吃温食,少食寒凉食物。进补的原则是选择的食物既要易于消化吸收又要兼顾营养滋补,可酌情食用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薏米、香菇、熟藕、栗子、山药、扁豆、牛肉、鸡肉、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等食物。年老胃弱者,可选择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糯米粥、小米粥、黑芝麻粥、莲子粥等。

秋季体内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我们在养肺及调理脾胃的同时也要注意补肾固精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急性呼吸道疾病,及减少慢性心肺疾病的急性发作。常用来补肾固精的食物、药材有:甲鱼、海参、黑米、黑豆、肉苁蓉、熟地、黄精、芡实、五味子等。

秋季人们的食欲会大振,饮食会不自觉地增加,使热量摄入大大增加。进食过多易使人发生肥胖,还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因此秋季饮食要防止暴饮暴食,注意定量。老人儿童因消化能力弱,更应注意定时定量进食或少量多餐饮食。

秋季的温湿度,很适宜病菌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应注意食品的卫生,严防“病从口入”。尽量少食生冷食品,瓜果蔬菜应注意清洁卫生并洗净食用,海鲜类食物一般都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应配与姜、醋等佐料一起食用,并请注意适量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进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防引发消化不良或胃肠道疾患、发生腹泻等。

营养科 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