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龋齿”那些事儿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为健康口腔而自豪”,副主题为“关注口腔健康 一生拥有灿烂笑容”。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影响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龋齿”那些事儿。

牙齿结构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构成。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对外界机械、温度和化学等刺激都有明显反应,这类反应所产生的**感觉就是痛觉。牙本质中央有一空腔,其内充满牙髓,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感觉、防御和修复等功能。牙釉质覆盖在牙冠表面,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称为牙骨质。

什么是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口腔中的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产生酸,若口腔卫生差,酸长期作用于牙齿,就会腐蚀牙齿,产生蛀洞,形成龋病。

龋病的危害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重视,只有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引起疼痛后才得到关注。

龋坏局限于牙釉质一般无症状,继续深入达牙本质会产生冷热敏感,如果任其发展,波及牙髓,则会产生明显疼痛,疼痛牵涉感觉半边头面部都痛,夜间疼痛无法入睡,此时意味着牙髓已有炎症,更严重者,炎症向根尖区进展,导致牙根周围组织感染,牙龈和面部都会肿胀,造成剧烈疼痛。

儿童乳牙龋坏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根尖周炎,长期的乳牙根尖周病未做治疗,则会导致继承恒牙发育不良。若乳牙因龋坏过早脱落,则会导致恒牙萌出顺序紊乱,引起牙颌畸形等问题。 此外,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咀嚼功能,有碍于营养消化吸收,不利于全身健康。

龋病的治疗

釉质早期龋,未出现牙体组织缺损,或在口内保留时间不长,如将在1年内被恒牙替换的乳牙,可采用化学药物治疗龋损,终止或消除病变。

龋病发展一旦造成了牙体组织的实质性缺损,是不能自行恢复的,只能采用充填术进行治疗,去除龋坏组织,用充填材料修补缺损,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

龋病的预防

1.清除牙菌斑

牙菌斑是黏附于牙面,不能被水冲去的细菌性团块,是龋病的罪魁祸首,只能通过机械方法去除。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成人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儿童采用圆弧刷牙法),坚持早晚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齿邻面间隙,去除牙菌斑,降低龋病发生率。

2.控制糖的摄入

游离糖是龋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游离糖是指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值得注意的是,游离糖并不包括完整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糖类,以及牛奶中的乳糖,也不包括粮食薯类中的淀粉。在食物的选择上,多食天然谷物粗粮和新鲜蔬菜,少喝碳酸饮料,用吃水果代替喝果汁,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糖果、巧克力、饼干、面包等)。对龋易感者来说,减少摄取游离糖的量和频率,而且每次摄糖后进行口腔清洁,降低口腔内游离糖的含量,至关重要。

3.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氟化物能够抑制牙齿釉质的溶解脱矿和促进再矿化,以提高牙齿的抗龋力。个人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每天用含氟浓度高于1000mg/kg的牙膏刷牙两次,每次用量约1克,可预防23%~24%的龋齿。3~6岁儿童,每次牙膏用量约为“豌豆”大小,约0.5克。1~2岁儿童推荐含氟牙膏用量为米粒大小,约0.1克。由于6岁以下儿童在刷牙时会吞咽一小部分牙膏,因此,应在家长的监督与指导下使用。此外,还可以由口腔医生对牙齿表面进行局部涂氟,对颊、舌、颌面窝沟进行窝沟封闭,阻止菌斑滞留,减少龋病发生率。

4.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学龄前儿童建议每3~6个月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对于学龄儿童应每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而成人则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做到龋病早发现、早治疗,保护牙髓,恢复牙齿形态、功能、美观,减少龋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