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小记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即使在缩手缩脚害怕寒风侵袭的日子里,我们都没有亏待过自己的味蕾,放弃过自己的肚囊。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们*没有丢失的就是那多样的饮食文化。从春到冬,大地万物,我们都能应用智慧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随着大棚技术的发展,原本在其他季节才会出现的蔬菜,而今均可在市场购买到,这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我的心目中什么蔬菜都比不上冬天的青菜和大白菜。霜降时分,清晨,一颗颗菜沐浴在曙光之中,如刚出生的婴儿般安静地等待着农民的采摘,又如坚强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土地。菜摘下后将*外层的老叶掰去埋入土中,当作来年土地的养分。简单清洗后切丝,与各种肉类、蔬菜混搭,可炒、可涮、可入汤,在锅中与油盐酱醋发生激烈的碰撞后,白菜和青菜变得甘甜无比、脆而爽口,它们是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配角。
  在古代,为了打破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发明了很多保存方法,并延续至今。其中就有腌制法,现如今人们依旧保留着年前腌制腊肠、腊肉等食物的习惯,即使现代科学发现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伤害,但每年还是要腌制一些,因为那是我们对过年的感觉,是家的味道。灌好的腊肠、腌好的腊肉压弯了竹竿,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同时也预示着我们对未来沉甸甸的希望。风干好的腊肉挂在厨房,每次煮饭前切下几片放入饭中,饭糯肉香,大块朵颐。或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调料,下锅清蒸,怎一个鲜字了得。
  一到冬季,大街小巷就多了许多羊肉馆,涮羊肉、羊肉面、干切羊肉等招牌菜应接不暇,对于羊肉的美味自古就成两派,喜食羊肉的人对羊肉是情有独钟,而不喜欢的则是犹恐避之不及。羊肉性温,食之不仅能增加热量抵御寒冷,还能益气补血、抗衰老。在一天的忙碌过后来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或羊肉面,身体的寒冷和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或是约上三五好友点上一个羊肉火锅,吃个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提前感受下过年的气氛。
  中国饮食文化又是市井文化。“卖萝卜丝饼”、“卖烤红薯”,清脆的叫卖声响彻大街,同时飘散而来的是红薯的香甜和萝卜丝饼的油炸香,此时饱腹的人们闻到诱人的香味依旧食指大动。取一个模具,洒上一层面糊,之后放上满满的萝卜丝,再一层面糊,浸入油锅,不久萝卜丝饼便发出了滋滋的滚油声,香味渐渐弥散开来。捞起待凉,一口咬下,一脸满足。如果觉得还不过瘾,那就再配上一个烤红薯,刚出炉的红薯皮薄软烫,轻轻将外皮剥开便露出了黄灿灿的薯心,几口下来,顿觉香甜软糯,好吃得停不下来。
  冬季夜晚*是漫长,炒几个菜,煮一个汤,温一壶酒,和家人围坐在炉旁,看看窗外的雪景,聊几句家常,细细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手足外科  陈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