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是医院急重症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第一步。从接班那一刻起,医护人员就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在这里你每天都会看到他们匆匆的脚步和忙碌的背影。 去年12月,我被调到急诊抢救室学习三天,让我对急诊工作性质、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刚去急诊的时候,就看到一张抢救室床上围着几个医务人员,正在给一个呼吸心脏骤停的病人抢救,医生护士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各种仪器围绕在他周围,萨博机正在协助按压心脏,紧凑的工作节奏让我对急诊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跟着一些老师了解了抢救室的布局,里面的设备、器械的了解与基本使用。
急诊抢救间的布局主要分三块,*主要的当然是抢救室了,抢救室里面除了心电监护这种病房常备器械外,还有很多其他科室都没有的器械,如洗胃机、萨博机、心电图机、除颤仪等等,每个机器的用法都要牢牢掌握,才能胜任急诊的工作。医院的五大中心成立后,由于胸痛中心、创伤中心都在急诊,所以,又多了个免疫分析仪,用来测肌钙蛋白,判断是否有心梗。另外还有一个是清创室,清创室每天来来往往,有很多人来包扎、缝合伤口,有打架的、摔跤的、被机器砸到的等等,其中,我见到*严重的一个是右手臂机器压伤,手臂一半的肉都压烂了,甚至连骨头都露出来了,在清创室医生的帮助下,先进行包扎、拍片,之后,请手外科的医生帮忙处理。
这几天,急诊*常见的就是呼吸、心血管科方面的病人了,有许多上了年纪的病人原本心脏不好,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就过来挂急诊了。遇到这种情况,护士一般先将病人运到抢救床上,测量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请医生过来,必要时吸氧,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抽血、心电图等,之后根据情况留观或会诊,严重的转入病房。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的急诊学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却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有了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急诊的感受。
一是急诊的管理。他们有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通过区域分组管理,两人搭配,确保了工作中的协助及护理质量,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也非常到位,专人负责,定期维护,班班交接,以备抢救。
二是业务学习。急诊制定自己的学习制度及计划,每周都有不同的业务学习及急救专业培训。尤其是带教老师的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药品相关知识讲解,真的是佩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很值得大家去学习。
三是团结协作。他们有着团结协作、争分夺秒的精神,抢救要求护士的各项基础操作都要熟练,准确迅速,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能体现着医生和护士,以及护士之间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在急诊学习短短的三天,不仅看到了急诊很优秀的一面,还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深深体会到了急诊护士技术的娴熟,那都是在与死神赛跑。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医学知识,提高急诊抢救能力及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门诊部 王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