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盛泽,吃烧卖

  盛泽*吸引人的,自然是它的丝绸。每次去盛泽,总归是为了做裙子剪几米绸料,或买几条真丝围巾。
  盛泽的美食与点心,听大人说起过,比如“盛泽盘龙糕”和“盛泽烧卖”,名气响当当,却没有找机会品尝。心底里,始终认定家乡震泽的美食和点心,是无与伦比的。比如:定胜糕、水晶糕、青团子,还有鲜得眉毛都要落下的小馄饨。固有的观念,一直到离开小镇,才发现,原来每个乡镇上的美食各有特色,同样美妙诱人。
  糯米烧卖是我*早吃到的烧卖品种,实实在在的糯米被包成小石榴模样,顶上绽开笑口。糯米被水晶般的面皮包裹着,饱满充实,吃上一两只基本饱了。
  “盛泽烧卖”则以小巧精致出名,形如荸荠。如果用花卉作比的话,“盛泽烧卖”拟小巧可爱的茉莉花。茉莉花香气袅袅婷婷,让人欢喜。“盛泽烧卖”只只如花,晶莹透明,精巧活泼,煞是可爱。
  “盛泽烧卖”流传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如今,还有100多家经营烧卖的店铺,实在是盛泽人的口福。据介绍,旧时盛泽过年有“吃烧卖,看年画”的习俗,百姓喜宴上都准备烧卖,寓意为“花好月圆”。这次,与好友结伴,专程来盛泽,寻访绸都街头巷尾的地道烧卖店铺。
  盛泽烧卖是以“笼”为单位出售,一笼烧卖16~20只不等,价格在8~12之间。一般一笼起售,盛泽人吃烧卖,总会另配一碗蛋皮丝鲜汤,也有人喜欢蘸醋吃,一口一只,又烫又鲜,味道**。
  倘若要找寻盛泽旧时光,到乌新桥畔汤团店吃烧卖,**是不错的选择。在曲折的小巷里,走进乌新桥东弄,来到乌新桥畔。回顾四周,没有门牌号,也没有店名。唯有靠在窗台前的小黑板上的粉笔字(鲜肉烧卖,每笼8元;汤团,每碗6元),显示出这家店的亲民与简洁。
  这是家四十多年的老店,兄弟俩分工合作,一个手工和面、拌陷、收口,一个烧炉、蒸煮。几十年如一日,每个环节都不敢马虎,相同的动作一做就是近半个世纪。小店做的是街坊邻居的生意,早上来这里吃烧卖,已经成为老盛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店铺的阿大气定神闲地坐着,左手托皮,右手加陷,然后用三只手指收拢,在顶端一捏收口,花瓣的形状立马呈现。阿大师傅说,烧卖的收口,可有讲究,松紧需得当,收的紧了,口感就硬,收口松了,馅汁就容易淌出来。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才算过关。
  阿二师傅在老灶台前烧火,冲水。热气腾腾的烧卖被端放在桌子上,几缕阳光从窗口照射下来,照在一只只形态好看的烧卖上,薄薄的面皮,包裹着粉色肉陷,若隐若现,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只觉皮子柔韧,满口鲜香,回味久久。
目澜洲烧卖开在目澜洲公园旁,也是家老店,承载很多人的记忆。听盛泽朋友说,小时候跟爷爷到点心店吃烧卖,真是件幸福的事。如今,每次回盛泽,目澜洲的烧卖是必吃的。店内,一干二净。桌子碗筷,井然有序。筹牌叫号,做法老派。这里,依旧秉承着国营店的传统作风。
  “李盛”开店7年,属于创新的烧卖店,却是盛泽规模*大的店铺,在盛泽有4家分店。另外,在盛泽,黎里,平望,芦墟有3家加盟店。做烧卖的师傅有着几十年的手艺,保持着传统的老味道。店主开心地说,每家每天都要售出几百笼烧卖,“盛泽烧卖”还是很受欢迎的。今年,他准备到同里开分店,让“盛泽烧卖”走进千家万户。
  “聚丰”“平桥”“陈记”“聚德福”“尤老虎”“昌昇记”“华记”……一家家如珍荟萃,各家有各家的奇妙,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实在是不分上下。
  开在潜龙渠公园旁的“徐姐”烧卖,别具特色,印象深刻。湖边,摆放着圆桌。四周,繁花盛开。在如花园般的用餐环境中,客人点了烧卖,立马现蒸。水汽升腾间,一位身着水粉茶服的女子端着一笼烧卖,款款而至。朋友看得发了呆:“这也是盛泽烧卖?”答曰:“来绸都盛泽,有锦衣,更有玉食。”

                                       吴江区卫计委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