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母亲节前夕

  母亲节快到了。昨晚,刚刚从上海瑞金医院赶回。今年春天起,母亲的病反复发作,焦虑,心急。求医,治疗。很多病症来自身体的内在,受着情绪和体质的影响。
  去年8月1日,父亲毫无征兆地离开,让母亲及全家,猝不及防。原本父亲和母亲是独自居住的,他们的小区老人偏多,我和妹妹分别住在不同的小区。父亲走后,母亲无法摆脱孤单与恐惧,到了晚上,她不敢单独留在她与父亲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房子,晚上无法入睡,白天也无所事事。她说,我是医生,其实对生死看得很淡,但就是驱除不了内心的恐惧与孤单。
  素日里清朗的母亲,身心被损,精神状态一直没有恢复。立冬时分,陪母亲去墓地看望父亲。母亲带了她亲手种植的菊花,父母感情深厚,父亲因为母亲的喜欢,也跟着喜欢花草,他为母亲订阅了30多年的《花卉》杂志,平日里,他时常帮着母亲挖泥,换盆。母亲尤爱菊花,每年,她总要养几盆不同品种的秋菊,剪枝、施肥、分枝、抹芽与疏蕾,忙得不亦乐乎,父亲则是她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父亲的离世,差点带走了母亲所有的爱好。幸好,我和妹妹只要有时间,就轮流陪伴,细心呵护,帮母亲慢慢恢复精神。
  年节将至,做糕团是母亲家一贯的作风。父亲和粉,揉粉,母亲做团子,印糕团,俩人分工合作,搭配默契。周末,我主动提议协助母亲做糕团,她听后开心地点头。有了做事的明确目标,调动了母亲做事的动力。我用了和粉、揉粉,母亲双手飞舞,一个个灵活的糕团呈现在眼前。我用手机拍照,发在朋友圈,得到了一大群的点赞。细细给母亲讲解,读点评给她听,母亲终于露出了骄傲的神情。
  我懂得,调整心态很重要,面对发生的事,离别的情,转身的人,还有渐行渐远的牵挂与关爱,一切的发生,都需要我们坚强面对,坦然接受,才能继续生活。
  为母亲报了社区开办的老年大学,学习健康知识与烹饪,这两门都是她拿手与熟悉的。老年大学举办包饺子比赛,母亲包的又快又好,得到了同伴的一致称赞。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她来说是更上一层楼,毕竟母亲是受过医学专业培训的,她总是能融会贯通,运用的实际生活中。所以,每周四的老年大学课程,成了母亲每周的大事。
  对于“空巢”老人而言,一项二项的活动,依然无法解除他们的寂寞与孤单。母亲喜欢听评弹,妹妹专门为她买了评弹碟片,让她每天听上一个小时。
  周六周日,我和妹妹带母亲去附近园林逛逛,看看风景,聊聊天,听听她的唠叨,也分解了她的忧虑。母亲喜欢做菜,我们鼓励她把自己的拿手菜谱写下来,这样我和妹妹也能学到手艺。“好好,那我明天就开始写”母亲一听就来劲了,一个星期内就写完了所有的菜谱,还说:“我每天都写呢,连散步和听评弹的时间都放上去了。”
  我和妹妹的本意是让母亲慢慢写,但她的急性子和年轻时一样,一点都没有改变。这样过了几周,母亲又觉得没事做了,无聊透顶。我和妹妹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计划。
  买了烤箱,陪着母亲一起做蛋糕,做饼干。这是新鲜事物,母亲一开始不能接受,她没有信心,总觉得不能做好。等尝试着做了几个后,她开心极了,只要亲戚有人生日,她就动手准备,这也让母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激情。
  初春三月,草长莺飞,生机勃勃。陪着母亲去郊野踏青。我们走过梅园,梅花已经开始凋零,母亲站立树下,感慨道:花谢人老都一样,你看这梅花绽放时多么美丽,才几天时间,就枯萎得没了生气。哎……阳光从树枝间透过,照在母亲有些苍凉的脸上。
  四月,母亲发病频繁,检验,检查,挂水,吃药。病中的母亲,显得柔软又脆弱。她害怕孤独,更忍受不了病痛。
  周日,我和妹妹回家帮母亲搞卫生,母亲很开心。显然忘记了病痛,但只躺了一会,转身又忙碌起来: “菊花要打头了,茉莉要施肥了”。动作却明显慢了许多。
  母亲节就要到了,为母亲买了鲜花,插上。屋里,立刻明亮起来。祈祷母亲快些康复,静享每一天的阳光。
                                        吴江区卫计委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