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东周·春秋管仲《管子·形势》有云:“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历史,为吴江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落实吴江区委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决定,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政党总支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吴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这一选题,积极开展“四史”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以小见大,通过回顾医院发展史,将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与四个“永葆”相融合,即永葆坚定信念——敬佑生命;永葆奋斗精神——救死扶伤;永葆担当本色——甘于奉献;永葆为民情怀——大爱无疆。
一、医院概况及院史回顾
1、医院概况。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位于吴江区芦荡路2666号,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吴江区医疗中心和医疗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普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南京医科大学和苏州大学教学医院、国家三级乙等医院。
院史回顾。
医院的前身是吴江县县立医院,创建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1日,民国26年11月18日,日军侵占吴江县城。日军侵占江期间医院曾被改为伪直第四病院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医院复称县立医院。民国35年4月16日,医院更名为县卫生院民37年12月,省立淮阴医院奉省卫生处命令暂迁至江县卫生院院址,称省立吴江医院办理县卫生院门诊、住院业务,县卫生院主管卫生行政工作,同时赴芦墟镇、铜罗镇筹建卫生所。民国38年5月5日吴江县全境解放。是月,县人民政府接收省立吴江医院、县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接收时,县卫生院有工作人员20人。7月,省立吴江医院奉苏南行政公署令迁往无锡市,县卫生院返回原址8月,县人民政府在吴江县卫生院基础上,筹备成立吴江县人民医院。9月5日,吴江县人民医院开业1950年7月,医院改称江苏省苏南吴江县卫生院。195年5月,改称吴江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2年9月,吴江县人民政府卫生科成立。至1954年9月,县卫生科与卫生院合署办公。1955年10月,吴江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改称吴江县卫生院。1956年10月5日复称吴江县人民医院。1960年、1978年,住院楼、门诊楼先后迁址新建,院址移至松陵镇公园路。1987年1月26日,县人民医院另冠名吴江县红十字医院1992年4月,县人民医院更名为县第一人民医院;月4日,吴江撤县建市后,医院改称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江市红十字医院。1995年12月,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医院被评为三级乙等医院,2019年5月1日,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冠名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二、九院精神。
1、成立之艰——甘于奉献与大爱无疆是九院的底色。
1934年,为了早日建院,时任吴江县县长徐幼川历经近二年,四次报告,前三次均因建筑经费困扰而告失败,直至1936年5677.65元建筑经费才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过程中,受经费紧张所限,当时医院的手术室、太平间、储藏室、厕所、浴室等用房均未列入前期计划之内,只能待追加经费后再完善。建院经费的匮乏,成了筹备工作中的一件头痛的事。
此间,一件令人称道的事发生了。1936年5月份,跟随儿子徐幼川来吴江的徐母已年近古稀,吴江城内的地方士绅,意欲为徐太夫人称觞预庆,为老人家祝寿。徐太夫人闻之后,感到很不是滋味,她告诫儿子徐县长说:“居官以勤俭为宜,闻之庆祝之举,实为劳神伤财之事,况值国难严重,更非称庆之时”。然后徐太人立即点起行装,打道回老家南昌系马桥188号,藉以此来回避祝寿一事,徐幼川不敢违反母命,遵其所愿。不料,徐太夫人回去不久,到7月2日染得时疫重病,并被卒告不治。在徐太夫人弥留之际时,她特意嘱咐以吴江各界,“次预庆,实感不安,将寿筵之资,移作慈善之用,以表谢忱,而留纪念。”面对母亲留言,徐县长当即驰电回吴江遵办理,用祝寿之款,捐助吴江县立医院1000元作为开办费,“以冀早日成立,而惠病民。”
一直到6月份,磨难多舛的县立医院终于落成在松陵书院的旧址上。同时,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吴江县政府委派戒烟所所长张坚忍(安徽宣城人)任县立医院院长,负责筹备医院开业事宜。面对徐太夫人不受个人恩惠、慈善捐助的义举,首任院长张坚忍写下了《徐太夫人事略》一篇章,以表彰“此种热心公益,实巾帼中不可多得者,特表而出之,以为世劝的先贤事迹。”在《松陵镇志》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吴江县立医院在松陵镇书院旧址成立,县长徐幼川之母捐寿款1000银元助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徐幼川的一系列亲民作风及“克自树立,为同人所称道,斯皆太夫人督课之力有以致之也!”(张坚忍语),这与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思想灌输和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至9月1日,吴江县立医院正式宣告成立。9月20日开诊就医,当时只开设了禁烟、医务两科室。在前两个月内,禁烟科室就诊了戒绝烟民400余人,这是吴江实行禁烟二年来的最高记录;医务科室则首诊了200余号,复诊300余号。新建的医院,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受到了欢迎。县立医院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有西式楼房(二层)中式楼房(二层)各1幢及平房4栋,共30余间。当时门诊房有5间,住院用房有21间。这样的格局一直到1949年吴江解放。以史为鉴,甘于奉献与大爱无疆是九院的底色。
2、党建引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九院的本色。
苏州九院目前共有五个党总支,党员513人,其中医院行政总支包括三个支部,党员117人,占比23%,引领全院职工保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本色,始终是医院党建工作的重心。
2003年,全国抗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发热病区、体温测量站,医院被吴江市防非指挥部指定为全市“非典”防治定点医院,并荣获江苏省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型性肺炎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九院再迎大考,先后派出24名“逆行者”奔赴武汉。1月28日上午,苏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集结出发,投身战“疫”最前线——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每位“战士”在进病房前,都要穿戴好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隔离衣、防护帽、N95口罩、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橡胶手套、雨靴、鞋套……闷热与缺氧的不适导致心跳每分钟一百五六十次,即便是一个健康人穿上这些装备站着不动都难以忍受,他们却顶着这些厚重的装备在病区里四处为病人更换补液、监测血糖、抽取动脉血气、做雾化……,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也是九院的本色。
三、未来。
“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愿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回顾医院发展史,九院人始终贯彻四个“永葆”,永葆坚定信念——敬佑生命;永葆奋斗精神——救死扶伤;永葆担当本色——甘于奉献;永葆为民情怀——大爱无疆。“风雨兼程八十载,福泽吴江惠民生”,未来,九院人会坚守四个“永葆”、用创新和发展、不断再创辉煌!
总务处 吕邵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