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路上
转眼间,我来到苏州九院已经两个多月了。九院浓厚的医学底蕴,强烈的学术氛围,舒适的教学环境,安逸的住宿条件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里,课堂与病房不再遥远,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逐渐习惯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我想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想法。
从上午的理论学习到下午的门诊、病房见习,每个老师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循循善诱,有的耐心细致……他们都尽己所能,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我们。理论课上,老师们详细地介绍了各个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用一个个鲜活的病例描述具体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后,加深我们对疾病的理解与记忆。见习课上,我们逐渐学会了自己询问病史并书写病例,在与病人的相处中也逐渐明确了自己作为未来的医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身处示教室,在老师的带教下读片,分析病变部位和病情发展,观看手术视频等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上个月,我们上门诊的机会也更多了。只要我们愿意主动学习,老师们都很乐意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在门诊,我们可以实时接触到来访的病人,并近距离地学习老师们问诊、诊断、检查、开药的全过程。在我跟着妇产科沈芳华老师上门诊的过程中,她不仅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位患者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甚至给了我亲自动手的机会一一使用窥阴器进行阴道和宫颈的检查,一上午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此外,九院的导师制度也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室和老师,进行个别辅导,从而学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我选择了心内科的殷人麟老师,在他的带领下观看了冠脉造影的全过程以及急性心梗的抢救手术等,让我对心内科的手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为我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九院的学习生活总是惬意和挑战并存,良好的生活保障让我们的生活无忧,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努力,认真复习迎考,努力拼搏奋进!九院见习,我们成长在路上。
教育处通医临床182(定向) 陈思雅
妇产科风云
见习期间,苏州九院给我们实行的导师制,对我们来说是新鲜又激动的。有一个引路者,给在迷茫和彷徨中的我们一个方向,一个良好的引领者,一个消除彷徨坚定向前的动力。
首次与我们见面的,就是胎心监护了,老师拿来的几份病历,拉开电子胎心监护单,看着上面波动较大的曲线就满意的说,“那这个监护就很棒了”,看着上面波动没那么大,略微平坦的,就略显愁容他说“这张监护就不太行了”,从他的态度里,我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熟练和负责,同时也深刻的学习到了知识点,渐渐地知道了,上面的曲线是胎儿心率,下面的是宫缩曲线,当宝宝生存良好,子宫状态优良,是评价孕妇安全的重要指标。后来有了到临床实践的机会遇到了在临床工作几十年的妇产科医生,她们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测量宫高腹围,绑胎心监护的带子,她们可以轻易地知道,在对应的周数宫高腹围的正常值,面对各种位置的胎心,她们可以有条不紊地找到胎心最强的位置。依稀记得,导师带给我们实操的时候,我瞬间热到流汗的后背,慌张的一片空白的脑袋。在面对未知时,前进一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恰好有导师站在我们前方,带领我们跨出那重要的一步,正如我们一开始见习时,见习老师让我们去问诊和体格检查,当时也是同样的手足无措,可是经过多次的练习和掌握技巧后,也不会变得那么局促不安。
在某天清晨,老师给我们发了条信息,“今天来学习吗?”还在困意中的,我们瞬间精神抖擞,收拾一番后,第一次跟着导师进了手术室,实践了外科上学到的洗手、无菌原则等。亲眼见到了剖宫产手术,临床上手术也是由主刀医生、助手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构成的。我们去观摩,可以看出对无菌要求特别严格,器械护士严格拒绝我们靠近他身边的“绿布”。后来有了机会上台做了二助,更直观地看到了手术的全过程,也理解了瘢痕子宫,为什么会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因为经产妇的子宫壁会变得很薄,可以看得出在缝子宫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如果还要三胎是否还能成功产出呢?过程中,简单的参与了剪线,烫出血点的操作,明显的地看出,我的局促和动作的僵硬,老师说:“就剪个线,怎么那么慢,”我说:“我紧张呀”。
我们的导师谢芳,也是和蔼可亲的人,特别喜欢的是她称呼我们为妹子,当她没时间把我们带到其他老师那里的时候,她会说我带我的两个妹子来学习学习,好亲切好喜欢,同时她也是个幽默的人,有次观摩手术,我在最后撕胶带时,不小心将血水溅我一脸,在我出去洗脸的时候,她抱歉地说:“误伤了一个小朋友。”又是个可爱的人,真是有这样可爱的人带领我们,我们才能更好,更优秀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教育处通医临床182(定向)潘逸
学有所悟
时光如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现在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这段时间的见习经历,让我对临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刚刚考完眼科,放松了一下就要继续准备接下来的科目了。因为我选的导师是眼科医生所以我跟另一位同学在空闲的周日就会去门诊找老师跟在她身边见习。这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些病例,让我的复习也更加轻松一点。比如撞击到眉弓,视力有些下降来就诊的病人,这要排除神经管的骨折等;还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些典型的表现,比如视物发暗,检查O C T有渗出等,患者的黄斑也比较典型,老师有让我们看他散瞳后的眼底,观察水肿,但我们因为不熟练的原因没有看到,有些可惜,老师让我们之后互相检查来锻炼,这些经历都让我们有了深刻的记忆。
这段时间的内科学习到了肾脏部分,刚上了几次课,但老师上课提及了多囊肾和尿毒症等病都让人很好奇,这些病例我之前也有听说过,但没有确切的了解过。老师在课堂上和见习的时候提及了一些血透和腹透的内容。让我知道了血透是将头静脉与桡动脉做动静脉瘘然后透析。会有人选择在透析的时候吃东西然后那些杂质等会被滤过。腹透是可以在家进行的,相对来说自由很多。
现在产科见习完了,到了妇科了。这段时间练习的较多的就是问病史,然后病历书写。之前写病例都会参考医生写的,现在自己写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问诊不详细,患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疾病的—因为体检还是有症状来就诊的,如果有流血,量多少。痛经是原发还是继发,程度怎么样,要不要吃药缓解等。病例的书写顺序也很重要,要围绕患者的症状来写。问病例的时候既要问的详细,又要学会辨别,挑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转换成医学术语记录下来,经过几次的练习,现在书写的病例比之前好多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这段时间见习我接触了很多医生,他们是专业不同,职务不同,但对工作有着同样的热爱,对病人也是相当负责,他们对我们这些学生也是非常友好的。有些老师跟我们提及他们门诊时间让我们有兴趣可以直接去找她们,这样可以在门诊见识到不少病人从而学到不少内容。现在是因为是期末复习阶段,来不及去找他们学习,只能正常的见习和上课,但我的兴致依旧高昂,也让我下个学期有了目标。
在各个科室的见习都有着不一样的体验,现在我要巩固我的理论知识,期待之后的见习以及大五的实习,争取动手机会,提高自身的水平,多思考,多总结,珍惜这段时间。
教育处通医临床182(定向) 宋晨阳
十一月见习小记
11月结束了,一个没有长假,没有外出平平无奇的月份。上半个月和平时一样,上午上理论课,下午下临床见习课,晚上晚自习。可是,当学校的考试安排出来后,这样的生活节奏就被打乱了。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大家都在点灯熬油的复习着,有些同学甚至在教师复习到一两点钟,这让每天十二点睡的我相当恐慌,就怕自己被落下,可以说是十分“内卷”了。但是对于第二天的课程而言,前一晚的熬夜使得很多同学上课无精打采,甚至连课都迟到了,这样算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新的课程没能听懂,之后的复习等于自己重头学习,加重了复习压力,有点得不偿失。
下半个月,苏州出现了疫情,本来宿舍里打算考完眼科一起去天平山踏青的,但是疫情的出现打乱了我们的安排。为了别人和自己的安全,我们决定老老实实窝在宿舍,一起晒个太阳看部电影放松一下。
没有课程的周末,谢芳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临床指导。因为谢芳老师是产科的医生,我们妇产科的内容已经学习到了妇科内容,所以谢老师替我们找了妇科的季老师,安排我陪着季老师一起在门诊学习。学习怎么询问病人的病史,怎么给病人进行双合诊和进行白带的采集,怎么进行HPV的采样。一开始是季老师做双合诊和采集白带的示范给我看,等到我观看学习了几次之后,她会挑选一些宫颈条件优越的,好进行双合诊的病人让我自己动手操作。看着老师做,看上去轻松简单的事情,当我真正自己上手是却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不同于腹部触诊和叩诊,双合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病人的不适感甚至是疼痛感。所以刚开始我十分紧张,生怕弄疼了患者。但是患者十分耐心,即使我因为初次操作动作生疏,造成了她的一些疼痛,她也没有责怪我,反而安慰我多练练就好了。毕竟我们这些医学生要成长起来才能为之后的医疗事业尽一份力。
这学期的见习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即将接近尾声了。这段时间在临床听到最多的就是病人的鼓励,每次在病房里问病史卡壳时,病人也不催促,耐心等待,查体时哪怕我们做得十分混乱,病人也都表示配合。虽然现在的大环境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病人们对我们的鼓励却时对于我们这些初入临床的小菜鸟莫大的鼓舞。医生和医学生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想要去掉中间的“学”字却需要我们通过好多年的学习,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终生学习的态度。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还是最初级的状态,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升等级,晋级通关。前路漫漫,未来可期!
教育处通医临床182(定向) 张佳婷